專家:中美交鋒將繼續等中國超美十年美就認了
  【環球軍事報道】“2014年是中國外交全面推進的豐收之年”。2014年的最後一天,外交部在其網站上刊載外交部長王毅的文章“2014,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風生水起”,總結中國外交。“毫無疑問,對中國外交政策而言,過去的一年是充滿‘大手筆’的一年”,在日本《外交學者》網站上,中國學者謝濤如此評論。新加坡知名學者鄭永年也認為,“中國的大外交戰略基本形成”。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是2014年中國外交一大看點。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從原來的大國佈局轉變到周邊佈局,2013年是倡議年,絕大多數倡議都在這一年提出;2014年是佈局年,“一帶一路”開始互聯互通;2015年將是落實年,會有更多具體措施出台。
  12次出訪,遍及五大洲
  “中國外交政策2014:充滿‘大手筆’的一年。”去年12月28日,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刊登中國學者謝濤的文章稱,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亞洲、歐洲、拉美和大洋洲的18個國家,他還分別在上海和北京主持亞信會議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無論是在主場,還是客場外交舞臺,中國領導人做出的顯然都是“大手筆”。
  2014年,中國領導人很忙。據統計,全年習近平共出訪7次:2月,赴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3月22日至4月1日,赴荷蘭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對荷、法、德、比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7月初,訪問韓國;7月中下旬,赴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8月,訪問蒙古國;9月,赴杜尚別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並訪問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印度;11月,出席澳大利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對澳、新西蘭和斐濟進行國事訪問,併在斐濟同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會晤。
  李克強總理2014年出訪5次,涵蓋歐亞非十餘國:5月,訪問埃塞俄比亞、非盟總部、尼日利亞、安哥拉、肯尼亞;6月,訪問英國、希腊;10月,訪問德、俄、意、糧農組織總部,出席亞歐首腦會議;11月,訪問緬甸,出席中國-東盟、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以及東亞峰會;12月,訪問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出席上合組織總理會議、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
  王毅外長總結說,十八大以來短短兩年間,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先後出訪17次,足跡遍及五大洲50多國,會見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近500人次。王毅在總結中寫道,2014年是中國外交全面推進的豐收之年。中國已同世界上67個國家、5個地區組織建立了72對不同形式的伙伴關係,用結伴但不結盟的全新實踐詮釋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
  “中國的大外交戰略基本形成”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中國外交呈現“大思路”和“大手筆”的特點。“大思路”是指中國開始把自己當成國際舞臺上平等的合作者,中國從“被領導”過渡到“既不被領導,也不領導別人”的平等合作者,並將快速實現領導地位。“大手筆”是指讓世界上1/3的國家跟著中國走。“一帶一路”周邊有60多個國家,而中國已在短短一年內獲得50餘國明確支持。其他大手筆還包括設立亞投行和絲路發展基金,發展中澳、中韓自貿區等。
  “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中國已在2014年更靠近大國地位。中國自視為大國並提出構建‘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這也意味著尋求與美國形成‘新型大國關係’,並似乎暗示中國認為本國與美國平起平坐。”日本《外交學者》1月3日一篇題為“外交:大國,大期待”的文章稱,中國在2014年的外交並非僅關註美國。除中國領導人已出訪地球上所有大洲外,中國還分別在5月和11月主辦亞信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而亞信峰會符合中國追求‘亞洲新安全觀’的關鍵立場,中國位於核心地位,而美國只是一位來客或外人。
  新加坡學者鄭永年認為,無論從中國外交的實際行為還是話語看,從十八大到今天,中國的大外交戰略基本形成。他在《聯合早報》上撰文稱,人們已經把2014年視為是中國的“大國外交年”,但這不僅是指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領袖外交等這類日常外交,更是指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其大外交思路和戰略等的籌劃。新的外交思路就是“兩條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與美、歐、俄等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另一方面是面向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的新絲綢之路;連接這兩個方面外交的則是“周邊外交”。
  “中國的重大外交轉變。”美國蘭德公司高級分析師蒂莫西·希斯認為,中國去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證實,中國已決定優先提升與鄰國而非美國和其他大國的關係,這預示著中國外交將發生重大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外交框架順序一直具有連貫性,至今僅經歷過幾次變動。”這次強調周邊外交的重大轉變,“主要源自對長期經濟和地緣政治趨勢的評估。”
  去年9月,獨家揭秘習近平外事活動的“學習小組”在分析習近平南亞第一站為什麼選馬爾代夫時曾寫道:“大大對周邊國家的重視,你看看他一年多來的外事日程表就知道了”,“關於周邊國家,去年10月,中央第一次開了周邊外交工作會,常委悉數到場,絕對的陣容強大。當時習總提出了四個字:親、誠、惠、容。”另外,“蒙古國訪問時習總第一次提出了搭便車。註意,‘搭便車’又有了新說法新內涵。在塔吉克斯坦,他會見塔國總理時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想搭中國發展的便車,我們歡迎,越多越好,大家互利共贏……”
  中國摒棄“韜光養晦”?
  中國強調睦鄰外交,但正如“學習小組”文章所說,“不知你有感覺嗎?周邊外交真的挺讓咱們長志氣的,也挺讓一些國家沒脾氣的。一個強烈的感受是,一方面和平發展道路繼續走,另一方面,咱們也要講原則、明是非,該遠的遠、該近的近、該親的親、該疏的疏。絕不是一碗水端平!對咱好的,對咱不好的,不會一個面孔去說話。”有評論稱,中國的經貿“魅力攻勢”隨著一系列高調倡議而進入新階段,“但胡蘿蔔僅是該故事的一部分。過去一年,中國與菲越日等國陷入一系列長期對峙狀態。比以往更明顯的是,中國正決心捍衛心目中的‘國家核心利益’,無論潛在代價多高都在所不惜。”
  《聯合早報》1月4日刊文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主政短短兩年多,即對外交開展多項創新。中國官方對此予以積極評價,但外界不乏質疑的聲音:有批評指中國的系列外交舉措是為了與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打對台;也有評論質疑中國有意取代美國主導世界秩序。
  去年12月,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克裡斯托弗·約翰遜撰文稱,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已清楚顯示,中國正快速摒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原則。約翰遜認為:“習近平有關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的講話,是在對外表明中國已然成為大國,因此應該表現出大國的姿態。”
  蘭德公司的希斯也認為,隨著中國對周邊外交的日益重視,它對西方插手其利益問題的容忍度將降低,對維護核心利益的能力及改革國際秩序的自信將提升。他認為,中國外交戰略的巨大轉變,將增大與發達國家陷入緊張關係的風險。
  日本《外交學者》去年12月31日發表澳門大學助理教授陳定定的文章稱,毫無疑問,2014年是中國外交史上表現優異的一年。首先,中國的宏大新戰略最終出台。多年來,中國國內一直存在是否應當實行新戰略的激烈辯論。而現在,隨著習近平提出“偉大復興”,這一辯論已經塵埃落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習主席在外事工作會議上稱“要在大政方針不變的前提下有所作為”,因此“韜光養晦”仍是主要戰略。但在戰術上,中國開始積極進取,奮發有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鳴文對《環球時報》說,中國成功主辦亞信會議和APEC峰會,並分別提出“亞洲新安全觀”和“命運共同體”等倡議,給外界中國在發力的印象。往年雖然中國也有參與,但聲音較弱。他認為,2014年中國確實提出了很多倡議也有很多實踐,但他不認同中國外交出現轉向這種說法。
  “現在輪到中國了”
  《環球時報》記者對中國外交的環境變化也有切身感受。去年,記者參加一個由15名中外記者組成的小型對話採訪團。活動中“中國”被頻繁提及,所以不出意料,在記者主講那節,問題撲面而來。菲律賓同行問:“中菲南海紛爭有解嗎?”緬甸記者問:“轉型中的緬甸成為大國角逐之地,中國想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後來,團里一名美國人沖記者眨眨眼睛說,以前這種場合都是美國人被圍住、被質疑,“現在輪到中國了”。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還有去年參加新加坡香格裡拉安全對話會的經歷。《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能感受到中方是一個多方“鎖定”希望攻擊的“戰略目標”,這種巨大的莫名壓力在會議開始之前就有。果然,中美日三國在會上的交鋒成為焦點:安倍含沙射影地批評中國,美國防長哈格爾公開指責中國,中國解放軍副總長王冠中則予以公開反擊。
  提起周邊外交,在東南亞諸國的採訪經歷讓記者明白,周邊大片地緣政治土壤難耕,卻必耕。去年上半年在緬甸,有外交官私下和記者說,緬甸民主化了,不是過去想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了,但中國是緬甸最重要鄰居和伙伴這一事實永遠不會變,密松水電站一時半會兒開工不了,可在其他方面做出補償。在菲律賓,記者接觸過多名對中菲關係懷有熱切期待的菲律賓資深學者,但菲年輕一代多接受西式教育,複製著西方或者美國的意識和思維。
  對於外交場合的明戰和暗戰,沈丁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70年前是老大,主導亞洲開發銀行,現在中國主導了亞投行,觸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當然不高興。美國政府財政開支緊張,中國政府比美國政府財力雄厚。這種摩擦狀況恐怕還要持續三四年,等到中國超過美國十年,美國就認了。”
  趙鳴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014年算是中國打基礎的一年,2015年中國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互信,尋找雙方合作的契合點,根據各自國家和地區的不同特點,做出不同的項目和方案,實行“訂製外交”。金燦榮表示,從原來的大國佈局轉變到周邊佈局,2013年是倡議年,2014年是佈局年,2015年將是落實年。▲【環球時報記者 劉 暢 邢曉婧 魏萊 ●丁雨晴】  (原標題:專家:中美交鋒將繼續 等中國超美十年美就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vojpe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